移動APP設計細節(jié):快速體驗移動觸摸響應操作

每一個用戶都非常期望能在移動設備上獲得快速的用戶體驗或者是快速的響應,甚至有時候他們希望移動設備能有得比桌面電腦更快的網絡運行能力,但現實很殘酷,用戶在移動設備上體驗到的網絡服務往往很糟糕。

但對于開發(fā)者和設計師來說,能不能改善用戶在這方面的體驗呢?其實很多應用已經采取了相應措施來讓用戶“感覺”app運行速度加快了,因為這只是從交互層面進行了改進,并沒有真正地提高應用的運行速度。即便如此,它也幫你提高了用戶體驗。比如,谷歌的iOS平臺上的search app使用了幾個動畫,當系統(tǒng)加載時讓整個界面顯得更有交互性。這么一來,用戶會覺得app已經對自己的輸入做出了反應,盡管事實上什么內容也沒有加載。

s135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通過微妙的UI變化來確認用戶的觸摸手勢。在屏幕上點擊或者滑動,你觸摸到的UI元素會發(fā)生改變或者移動,從而告訴你哪些內容正在發(fā)生改變。這種方法提高了用戶對性能的感知,并且也可以幫你創(chuàng)建更快速的移動體驗。

進一步考慮這一點,我們可以實際上創(chuàng)建一種錯覺–你的操作已經生效,但事實上并沒有。Instragram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Mike Krieger稱這一技術為“樂觀地執(zhí)行操作”(performing actions optimistically)。比如,當你“贊”Instagram上一張照片時,按鈕會馬上發(fā)生改變以提示你的操作已經完成了。

移動設計細節(jié):樂觀地執(zhí)行操作

事實是網絡正在告訴服務器你進行了什么操作。但是Instagram的用戶界面并沒有等待服務器確認操作的實際發(fā)生。用戶樂觀地假設操作已經生效了。如果后來出了問題,Instagram隨后會進行處理,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告訴用戶有點小麻煩。用戶評論這一塊兒也一樣。

我們在自己的原生移動應用中也使用了這種方法,甚至Polar更進一步使用了該技術,并假設你創(chuàng)建的任何新投票將會連接至我們的服務器。所以當你在Polar上創(chuàng)建新投票時,它會展示在你的信息中。事實上,是我們創(chuàng)建了一個臨時的本地副本,并把它添加在列表的前面。

移動設計細節(jié):樂觀地執(zhí)行操作

我們創(chuàng)建的投票臨時版本具備完善的功能,你可以在此投票并進行評論。為了確保用戶的操作能真正生效,我們堅持把它放在本地,在系統(tǒng)提示用戶出錯前試著重復發(fā)送幾次。做一個功能完善的臨時版本和使用多個后臺處理進程來確保成功加載,聽起來似乎是做了許多額外的工作來讓用戶“感覺”app運行的很快,但事實上值得一試,當用戶在Polar進行投票時,這似乎是一瞬間的事情。在這個例子中,用戶的“感覺”打敗了事實。

所以,當我們在做每一個設計的時候,都應該計劃能夠解決一個問題。喜歡討論商業(yè)模式的人會稱呼其為“賣點”,而對創(chuàng)作的人而言,這就是產品的價值所在。

在整個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會進行很多情景假設,但是無論最后的成果如何,我們首先考慮的最應該是“我們成功解決了么”。

而且解決的結果是不是能夠給用戶帶來快速體驗移動觸摸響應操作!值得我們的深思。

每天更新,
全站高品質素材免費下載!